会议专题

纪录片情感认同刍议--兼谈《深山不归人》创作体会

纪录片《深山不归人》在重庆台播出后,引起社会强烈的反响,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十多家媒体也都纷纷聚焦纪录片的主人公——乔劲松.一时间掀起一股乔劲松热.总结《深山不归人》获得成功的经验,笔者认为,关键是在故事主人公和观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的桥梁,并获得双方的认同.在情感沟通前,绝不用摄像机记录他的一举一动。情感沟通的前提是尊重。只有在平等的视角里尊重他的人格,理解他的性情,把他们当做朋友,才能让你了解他的真实生活。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命运,都有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深山不归人》中的所有人的命运,“不归”却寓于“归”——回归家庭,更盼望回归社会。这也是观众与片中的主人公共同的情感、期盼和认同。拍摄纪录片时投入情感,真实传递出普通人的人生、命运、奋斗、追求……。观众就能从这些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中找到了自我,唤起了类同的审美经验,便有了心灵的沟通、理性的思考、生命的顿悟,达到情感认同。这就构成了纪录的真实情感的纪录、纪录的情感艺术。

纪录片 《深山不归人》 拍摄手法 人格特质 情感认同

何贤德

重庆市万州广播电视台

国内会议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城市台(电视新闻)委员会2013年(第二十一届)新闻理论研讨会

乌鲁木齐

中文

379-382

2013-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