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时评”、”杂评”刍议

时下只要翻开平面媒体的版页,打开各家电视台带有新闻性质的频道,几乎都会看到这样的标题:”时评——×××”,一时间”时评”文体成了各级媒体的”新宠”.笔者认为,时评再度兴起是时代变迁和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之必然.媒体间相互学习、借鉴无可厚非,但是不加分析地效仿甚至抄袭难免会出现“东施效颦”之丑态。时评作为一种公众表达,其“评论”(观点)是最主要的诉求。对于这样的随感、短评、杂说、闲话、漫谈等带有杂文体的评论,笔者宁可称之为——杂评,而不叫时评。严格讲,时评更适合时政类新闻评论,它传递主流声音、代表媒体观点,除了有理有据的解析之外,还具有不容质疑性。但是,非时政性新闻用杂文体评论往往又是政论体评论无法匹敌的。从题材的广泛性、风格的多样性、文笔的灵动性上看,杂评更适合于网媒。然而杂评的主诉求仍然是对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具有一定高度的评论。本质上是说理的,是形象地说理。杂评作者更需要勇气和魄力,更需要操守和风范,还需要良心和骨气。

新闻报道 时评 杂评 公众诉求

蔡志远 张宏临

贵阳广播电视台

国内会议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城市台(电视新闻)委员会2013年(第二十一届)新闻理论研讨会

乌鲁木齐

中文

391-394

2013-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