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河流水沙观测与模拟研究概述

原型和模型水沙测量技术、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模拟技术是当今科学研究主要手段,这些技术的先进和可靠与否对政府决策以及构建与自然和社会相和谐的整治工程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十多年来,针对长江一些典型碍航河段的航道整治工程,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暴露出在现场和室内测量技术、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研究手段上还存在不少尚未解决的难题,如近底含沙量、推移质输沙量的现场测量技术,模型水流切应力和三维地形测量技术,长河段物理模型试验技术和数学模型技术及其对整治工程效果预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各类型整治建筑物结构及其适用性的模拟方法与试验技术等等.本文是对近十年河流水沙现场和实验室测量技术、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模拟技术的概述和研究展望.航道整治建筑物结构主要有防御性的整治建筑物和进攻性的整治建筑物梁总类型。从发展趋势看,透水结构整治建筑物和绿色环保型整治建筑物工程量较小,工程投资较低,采用透水结构时,水流能量不是全部集中在坝体上,对坝体的冲刷破坏也较小,而且透水比可以灵活调节,可以适应各种标准的洪水,更具灵活性,也不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生态起一定保护作用。加强整治建筑物的模拟试验技术研究,特别要研究各类整治建筑物附近水流紊动特性和河床冲刷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整治建筑物水毁的部位、水毁的形态与特征;得出各类整治建筑物适用条件和稳定性分析计算模式等基础理论,这对于航道整治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河流水沙 现场测量 实验室测量 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 整治建筑物

窦希萍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

国内会议

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大连

中文

1344-1352

2013-08-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