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校企双主体互利教学体系与运行机制,构建服务教学、服务社会、服务行业企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坚持走教学改革为先的道路,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实训教学模式,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的最佳途径.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群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一直在探索新的方法,推动了学院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机械类各专业具有广泛适应性,如在产品设计与制造、设备维修与维护等领域的应用。并且,机械类各专业学科交叉性较强,通过知识累积,为寻求跨行业、跨专业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机械类各专业学生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独特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 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这必然要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高职机械类各专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适应新技术的要求和新的行业职业岗位标准,这是我们所面临也必须解决的问题。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方式与功能的完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充分发挥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辐射作用,实训基地不仅为本校学生提供实训,还为辽东学院、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等同类高职院校及其他具有实训要求的中职学校提供实训支持;面向高职在校学生及企业员工广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每年1300人次)和技能提升培训服务(每年2800人次);依托实训基地与企业加强科研合作,提高科研成果向实际产品的转化率。
高等职业教育 生产性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刘文娟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国内会议
无锡
中文
222-225
2013-12-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