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古佛教社邑的社会慈善功能

本文以”邑义”为中心探讨中古佛教的”信仰共同体”的社会慈善功能.在佛教信仰和福田思想的号召下,通过佛教僧尼的教化与影响,中古佛教逐渐形成”社邑”、”邑义”、”法邑”等组织团体.这种信仰共同体营造佛像、窟院,或举行斋会、写经、诵经等行事;同时,也从事修桥补路、造井种树、捐造义冢等慈善救济事业.所以,一些邑义等”信仰共同体”通过组织制度运作,数百乃至上千人参与,从而构成一定意义的”社会共同体”.但是,”邑义”这种信仰共同体更容易受到政治等信仰环境的影响.

中古佛教 社邑组织 宗教信仰 社会慈善

圣凯

清华大学哲学系,北京100084

国内会议

首届中国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国际论坛

南京

中文

111-119

2013-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