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慈林集》”法义”与”感应”论疏
清代由粤东鼎湖山沙门释弘赞在犙编撰的《观音慈林集》,以报双亲恩重为缘起,结集诸多经典中相关观音法义与晋代至清朝相应感应事迹于一体,既有观世音称号、身世与授记的追忆,又有教义般若智慧与观音耳根圆通三十二应身、十四种无畏功德与四不思议无作妙德等因行果地品类的契理分疏,阐扬了观音大士感威仪慈力和大光明清净慈恩法力,并通过人物个案的感应事例,进一步回向随缘方便、弘法利生的著述愿力.观音大士接引智识阶层与民间信众的大小传统,圆融了观世音菩萨行品格崇拜、法门依持应求与福报功德的现实性诉求,也是中土大乘菩萨救苦救难、契机儒家生育伦理与观音神通信仰等精神特质的灵动注解.
佛家典籍 《观音慈林集》 观音法义 宗教信仰
黄吉宏
景德镇陶瓷学院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303-318
2013-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