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兮?福兮?--九一八事变之于蒋介石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正是宁粤对峙时期.国难当头,迫使双方”和”解.军政最高领袖蒋介石责无旁贷的肩负起调节内外危机的重责,却也陷入了内外交迫的窘境,对外无力抵御日军的入侵,饱受强敌的凌辱和吃尽国联疲软的苦头;对内欲借外侮求团结而不得,反将政府陷于混乱不堪的境地,心灰意冷被迫第二次下野.内外交困之际,蒋并未得到京中干部的有力支持和理解,青年学生的盲动亦令蒋失望不已.这段极为苦痛的经历令蒋更彻底的反省和总结,痛下决心改革,为其规划以后的军政生涯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也算是因祸得福.历经第二次下野之后,蒋明显转变了执政方式,蒋甚至认为,不掌握核心组织,不宜掌权。此后,蒋极为推崇法西斯式的统治,钟爱俾斯麦的铁血政策,注重培养完全听命于他的干部,组设为他服务的组织,开始创建以他为中心的威权体制。蒋汲取了以往对智识界联络不够的教训,不厌其烦的与学者见面,虚心讨教,并重用钱昌照、翁文瀚、吴鼎昌等一批知识界人士,为国家的治理和建设广延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从实际效果来看,也是显而易见。以1932年3月18日就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为标志,蒋东山再起,从此在国民党内各派系中未遇有较大的挑战,政权日臻稳固,1938年8月当选国民党总裁,则完全确立了其在国民党内的最高统治地位。
蒋介石 执政方式 威权体制 九一八事变
钟健
浙江大学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552-562
2013-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