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民初疫病防治视阈下的城市垃圾处理--以1919年上海霍乱为例

上海自1843年开埠以来,从一个普通沿海县城发展为近代最大的通商口岸.但由于车水马龙,鱼目混杂,城市难以管理,便成为各种流行病频仍的地带.检阅相关史料,可以发现霍乱是爆发频率最高的,1919年的上海霍乱是一次公共卫生领域突发性传染病,具有高致病性和高致命性的特点,这给当时的上海市华界政府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地方商民的谴责,代表着政府力量的淞沪警察厅,并非无所作为,而是进行了较为积极地回应,从四个方面展开防治工作,包括制定奖惩专则、承包驳运垃圾刊发白话布告、督斥惩办署员。集中表现为南市垃圾处理问题.借此探讨此次霍乱,不仅是对中国近代城市如何进行传染病防治的回眸,亦可为当前疫病防治工作提供诸多借镜和反思空间.

城市垃圾处理 奖惩机制 垃圾驳运 署员监管 疫病防治

姬凌辉

华中师范大学

国内会议

两岸四地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暨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论坛

济南

中文

666-672

2013-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