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回应: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与华北基督教
192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对在华基督教会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直接冲击了以往主要靠差会资助传教事业的制度。时来华传教士认为:“此种公会津贴制度,永不能使福音普遍,更无希望使中国教会建立在自养,自立和自传基础上”而华北基督教会面临此种经济上的挑战,也做出了积极的回应,采取了受证主义等多种措施增强自养,减轻西差会经济的负担,破除教徒依赖西方的心理,培养了大批教会的义务传道人员,强健中国教会发展的能力,利于中国教会的本色化。特别是对普通信徒而言,增加了自身为教会服务的意识,使教友灵性奋兴,了解基督徒生活的真意义,明了受托主义的原则,基督徒有强烈的受托意识,愿意将生命,财产、光阴以及一切为上帝所使用,进而增加教会的各项捐款。但是,受困于中国教会的经济实力,教徒捐献毕竟有限,当时华北教会大部分资金来源还是来自于西方差会资助,无法真正摆脱对西方的依赖,真正自养的教会少之又少。而凡不能完全自养的教会,虽按自养的程度表现多少的自立,但仍惟差会和传教师的马首是瞻,华籍传道人仍被视为传教师的助手,故教会的本色化之路仍远未实现。
基督教 传道模式 服务意识 经济危机
张德明
北京大学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683-692
2013-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