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民国书画市场中的代笔与作伪问题

代笔现象对于书画艺术发展的影响决不仅仅是造成一时的商业欺骗那么简单,其真正负面效果来自于对书画家探索新领域、弥补自身不足的阻碍作用。在代笔盛行的状况下,书画家既已形成依赖习惯,因而再也不愿去寻求对自己“弱项”的新的改进,这对于形式相对抽象,对综合的艺术理解力要求颇高的中国书画来说,其负面作用是非常巨大的。除此之外,代笔现象与书画家本身繁重的工作压力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已成名书画家对于代笔的需求使得他们默认了弟子对自己风格的模仿——即便他们自己也清楚这种模仿是不可能获得大成就的——因而导致模仿之风更加盛行;另一方面,在原作者这种默认甚至鼓励态度的保护下,在平时就已获得代笔资格的一些书画家相对于其他模仿者更有可能转变为作伪者,比如前文所提到疑有伪作行为的赵子云,便是吴昌硕的常用的代笔人,无论是吴不擅长的山水,还是擅长的花卉,赵子云都曾参与捉刀,而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对于书画艺术发展的影响就更大了。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书画艺术的发展而言,“无论他写的成败,作品总是要反映他的性格、学养和经历的,并间接反映时代风尚与地域影响”。作伪者本身也是其作伪行为的牺牲品,尤其是其中像碧蜂居士这样的高手。这些人的艺术造诣,本来无疑是可以在艺术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的,但由于对于利益的狂热追求却使自己的才能在无限地对他人的模仿中被磨灭。

书画市场 代笔问题 作伪问题 民国时期

陶小军

南京师范大学

国内会议

两岸四地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暨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论坛

济南

中文

744-752

2013-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