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传理学的开拓-余也鲁与新闻传播教育
本文尝试从文献回顾分析,剖析余也鲁对新闻教育的贡献,及其成功之处。从余之学历、工作经历与社会发展背景,分析其对新闻教育思想。从1968年踏进浸会校门开始,余也鲁与新闻传播教育,传播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成功引进美国的传播研究模式,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传播学人才。不论是浸会或是中文大学,至今仍承袭余也鲁的研究教育重点,成为区内数一数二的新闻传播院校,成为香港以至亚洲新闻传播学的重镇。确实,另外两所以实务见称的私立新闻院校,树仁大学及珠海书院的新闻及传播系,在学术水平或研究水平上,则大大不及浸会或中文大学。在报业兴旺的年代,他在开办传理系时,率先把课程分为新闻、广播电视与公共关系三组,在学术界当了先锋,他曾忆述说:传理系开办时,很少人看好。朋友还劝别制造失业军。结果浸会传理系极受欢迎,而其它院校的新闻学系,亦纷纷改称为新闻传播学系,并加强广播电视训练,如中文大学新闻系于1974年改名为新闻与传播学系;向以实务为主的珠海书院新闻系,则于1990年改名为新闻及传播学系;同样实务见称的树仁学院新闻系,则于1996年改名为新闻及传播学系。这足以证明余也鲁的眼光是独到的,相信与他精于传播研究有关。
新闻传播教育 课程体系 传理学 余也鲁
李家聪
香港珠海学院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870-877
2013-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