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如何理解中国百年预算公开史?

本文梳理了中国百年预算公开的历史。从晚清试办并公布1911年预算,到民国时期的演练,到延安时期的民主预算,预算公开的实践是逐步向前发展的。但是,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后,预算信息被《保守国家机密暂时条例》列为机密事项,以致预算信息公开搁置了近60年。至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预算信息公开重新成为一个关注的热点。本文认为,预算信息公开是取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的。当国家能力较弱,国家合法性较低的时候,预算信息公开很可能作为国家提高合法性的一种选择,例如晚清和民国政府的做法。但是,如果国家能力非常强大,合法性很高的情况下,国家甚至取代了社会的时候,预算公开很可能被搁置,例如新中国成立的做法。中国近30年的经济改革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中国建立在经济增长的合法性基础,也培育了一个逐渐壮大的公民社会。虽然公民社会还没有强大到能够与国家讨价还价,但是它已经足够让国家在预算公开实践中让步:自上而下的预算公开。本文的分析也指出,目前的预算公开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要真正实现一个透明的政府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预算公开 国家能力 政府合法性 公民社会

萧汉宇

香港城市大学

国内会议

两岸四地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暨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论坛

济南

中文

878-886

2013-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