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南冈士大夫”
《易》云:”方以类聚,居必求其类.”在社会学中,这种社区居民逐步向同一社会阶层集中的过程,被称为”社区阶层化”.本文则想通过对一个名词的讨论,来说明在六朝时期的都城建康,就存在着这种社区阶层化的现象.周一良先生在《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一文中提到:梁袁昂《古今书评》谓:“徐淮南书如南江士大夫,徒好尚风轨,终不免寒乞。”而“南冈士大夫”一语背后显示的南朝时期士人居住地的变迁及其反映出的士族地位的分化。那么,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高门士族在东晋之后开始大量的在秦淮河北岸置办园宅呢?首先是秦淮河北岸的自然条件更为优越。再者,进入东晋之后,内战频仍,而秦淮河则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最后,从东晋中期之后,在皇权复苏的趋势下,士人出现了重新向建康集中的现象。实际上,这背后还应当牵涉到士人经济来源的变化。总之,在东晋之后,建康城南冈地区居住者身份所发生的这种变化,正是一种“社区阶层化”的现象。而导致这一现象在东晋中期之后出现的根本原因,或者说历史背景,则无疑是六朝贵族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孙吴时期,虞魏顾陆等南人着姓与普通民众同样居住在南冈地区,与他们需要亲自从事农业或商业活动不无关系,他们可被称为“豪族”,而不可谓之“贵族”。而一旦脱离具体的生产活动,转而依靠国家权力来获得收入,如同那些累世清华的北来士族,他们就很难容忍与作为被统治者的庶民杂居一处,并要在一切可能的形式上营造身份的区别,从而使“社区阶层化”成为可能。
六朝时期 社区阶层化 贵族制 身份构建
孙齐
山东大学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43-48
2013-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