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朱峙三日记》看清末「排满」思想在湖北青年学生中的传播

本文着眼于清末民初一份《朱峙三日记》,检视日记撰者——湖北籍知识分子朱峙三——及其学友同侪对于清末「排满」思想的认识和接受情况.透过文本及语境分析,本文指出,凤行于清末湖北青年学生中的「排满」思想很大程度上源自该地赴日本留学生的倡导.此种思想的影响不可低估.在其渲染下,不少湖北青年学生不仅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作为指导者或宣传者、亦在日后的革命中作为积极参与力量而存在.即便未与革命直接相关者,亦在心理上坚定了去除旧制度的信念.针对朱峙三个人,本文指出,他在接触「排满」思想的过程中,有不同于周遭青年学生的独特的心态特征,即相对理性和客观.此类特征具体展现为对旁人偏激言行所持的谨慎态度、对加入革命团体一事的保留态度、对「排满」宣传文字的客观审视态度、以及对周围革命环境的「旁观」态度.然而,这也无法阻止他接纳「排满」思想.对此,革命刊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清政府无法有效禁刊的情况下,它们有力地促成了「排满」思想风行扩散、植根日深的局面.当然,文本也指出,青年学生在接受与发扬「排满」思想的过程中出现了偏颇,即他们认为可连带排挤普通满人民众.此应受批判.此外,清末湖北社会的特殊性不可忽视.当地发达的通讯条件和蓬勃发展的现代教育事业等因素,客观上促成了「排满」思想在青年学生中较为顺畅的传播.

辛亥革命 《朱峙三日记》 青年学生 排满思想 传播效应

章霈琳

香港中文大学

国内会议

两岸四地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暨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论坛

济南

中文

227-242

2013-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