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诊治标志物--起点还是终点
根据2010年卫生部公布的统计资料,我国肺癌的死亡率由1992年的第3位跃升至第1位,已经高达30.83/10万,与30年前相比上升了465%,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肺癌已经成为中国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统计,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大约占了肺癌的85%,虽然近年来化疗等综合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但是其5年生存率仍仅仅约15%.目前的全身化疗仍然只是温和有效而治标不治本.因此,在NSCLC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今天,需要集中力量技术攻关.在肺癌的发生过程中,许多的信号通路基因都发生了改变,使得形态学和分子标志物都产生了显著的异质性。突变分析不仅对于预后判断有意义,对于疾病的治疗疗效也有重要的预测价值。目前检测标本有许多种类,然而最理想的是采用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而不是目前常用的新鲜速冻标本,因为明显前者的来源丰富。针对这些标本,目前检测平台包括了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表观遗传学。
非小细胞肺癌 分子标志物 异质性 突变分析
束永前 刘凌翔 高雯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54-58
2013-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