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性抗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治疗:渐入佳境
虽然过去的十年对肺癌在治疗的方法、药物和手段上已有长足进步,但目前150多万且每年超过1万个新发病例让全球感到了这种高发流行而又令人难堪的癌种状况的严峻.2006年所有癌症病例里约12%被诊断为肺癌中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且目前北美国家新发肺癌病例的80%以上为NSCLC.组织病理亚型包括腺癌(最常见)、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5年生存率仅15%.近87%的肺癌死亡与吸烟相关.肺癌易感性的其他因素还包括:性别、种族、氡接触量、职业和肺结核感染史.烟草和亚硝胺类物质会通过影响细胞DNA损伤修复的能力来启动引致肺癌发生的致癌过程.肿瘤表观遗传学机制会影响癌基因调节而导致:细胞增殖的失控、程序性细胞死亡的逃逸、高潜能的无限复制、组织的侵袭和转移以及血管新生(angiogenesis).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环节是要针对血管生成过程.如今,针对这个过程中的关键分子,贝伐单抗”bevacizumab,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临床上已表现出了极佳的效果,尤其是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已趋于成熟.本文旨在综述性讨论非小细胞肺癌的血管生成的机制;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多态性(SNP)与本病治疗的预测关联性;并汇总更新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包括靶向VEGF通路的抗体:贝伐单抗(bevacizumab),靶向VEGFR/PDGFR/FGFR两通路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等在NSCLC的转化性研究状况.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生成疗法 基因多态性 贝伐单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凌扬
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肿瘤医院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16-121
2013-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