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的内科治疗--艰难中前行
自第一例小细胞肺癌病例的确认至今已经历了八十余年,纵观这段历史,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是小细胞肺癌治疗发展迅速的时期,内科治疗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地位在这段时间得到确立.近30年来,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化疗具有突飞猛进发展,同时靶向治疗获得了里程碑式的疗效,然而小细胞肺癌的化疗仍是传统的EP或IP方案,靶向治疗的临床前研究也没看到明显疗效,小细胞肺癌的中位生存期只有7~12个月,5年生存率仍不足5%.有人曾说小细胞肺癌是全身性疾病,是因为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发现时多数已有转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生存期平均只有半年;虽然初始放化疗敏感,但复发后很快产生耐药.如何提高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未来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回顾已有研究成果和大量的临床研究,笔者认为以化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及开发新的药物和靶向药物将是提高小细胞肺癌治疗有效率的主要手段.本文将对当前小细胞肺癌治疗方面达成的共识,获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争议进行简要介绍.由于小细胞肺癌的分子学特点是同时存在多通路、多基因、多位点的激活或突变,且不同信号通路间存在交叉激活和传导,因此,未来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突破口可能见于研发多种作用机制的靶向药物联合或可同时抑制多条存在交叉激活或传导的通路的多靶点药物。同时,在开发新型靶向药物的同时,也应该开展有关预后因素和靶向新药预测因素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以及其他转化性研究,筛选最能获益的人群,选择最适合的药物,指导治疗。此外,目前抗肿瘤治疗的各个领域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生物免疫治疗等均有进展。与其他肿瘤不同,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无论是否手术,也无论局限期或是广泛期均采取以化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同时,也应加强小细胞肺癌的基础研究.
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化学治疗 生物标志物
陈公琰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25-128
2013-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