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热点及探讨
放疗作为降低直肠癌局部复发的重要治疗手段的应用已得到证实,在放疗的运用中,术前新辅助放疗,在Ⅲ期随机临床研究中,已证实在局部控制率和治疗的毒性反应方面均优于术后的辅助放疗.直肠癌治疗,在个体化治疗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与治疗疗效及预测生物靶标的研究,虽有研究显示BRAF,MMR表达等与预后有相关,并可部分指导治疗的选择,但总体上相对落后于乳腺癌,肺癌等其他肿瘤研究的个体化治疗的进展,生物靶标在放疗中的确立和作用,尤其是在新辅助放化疗的应用,如何体现在新辅助放疗中,如何考虑更有针对性的策略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分析了影像信息对新辅助放疗的指导及评估作用,以控制毒性反应为治疗方法指导,放疗与手术的时间间隔,以治疗疗效指导后续治疗,肿瘤基因或生物靶标为指导,基于以上研究,目前临床为提高肿瘤退缩率,同时降低手术并发症,一般建议新辅助放化疗后6-8周进行手术治疗,但是明确的间隔期仍未达成共识。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治疗中,在个体化治疗的时代,离真正的个体化治疗还有很长的距离,需要积累更多肿瘤临床信息和放疗及生物学信息,以建立可以对肿瘤患者的治疗起指导意义的预测模型,而达到个体化治疗。
直肠癌 放射治疗 辅助治疗 影像信息 毒性反应控制 手术时机
章真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335-336
2013-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