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对当前地域文化传承中几个问题的思考--以北京为例

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特别提出要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发展总体布局.将文化建设提升到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同样的高度,做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大规模、快速度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作为城市地域文化宝贵遗产的名人故居、历史建筑保护、祭祀文化活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以上示例具有以下共同点:一是目的明确,研究、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其中有的也有发展旅游的目的,但经济收入不是第一位的。二是每个项目或活动都有明确的文化主题。三是深深扎根于民众,拿柳荫公园的柳文化节来说,参与者主要是周边的居民和单位职工,自娱自乐,并从中得到文化的熏陶和启示,群众积极性之高让人感动。四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是地域性支撑了草根性,受众更会倍感亲切。

地域文化 遗产保护 文化传承 现代化建设

张妙弟

北京学研究所

国内会议

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

内蒙古鄂尔多斯

中文

41-48

2013-09-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