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众所周知,城市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同的区域可能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有的区域可能处于城市化起步阶段,有的区域则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推进阶段,有的区域甚至处于城市化发展的成熟阶段。因此,本文主要是对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设计,并没有侧重点,但是在对具体区域的城市化质量进行评价时不应采取统一的标准。从区域层面讲,评价标准应按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分别有所侧重。具体而言:对于优化开发区,由于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因此应侧重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对于重点开发区,由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应侧重工业“化”质量、市场“化”和社会“化”,并兼顾人口城市“化”;对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由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欠佳,应侧重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在此需要说明的,本文只是为了后续的研究提供一个框架,并没有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区域或某一个城市化区域进行实证研究,具体的案例分析,将在后续的研究当中给出。

城市化发展 质量评价 主体功能区 可持续发展

张贡生 罗登义

兰州商学院 经济学院

国内会议

2013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区域与城乡一体化学术研讨会

重庆

中文

423-429

2013-09-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