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测度方法及实践进展--基于文献回顾与跨国比较的视角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多维贫困理论基础、主要测度方法及国际实践进展的系统阐释,为多维贫困理念在国内的推广以及新时期国家“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践提供多维视野和借鉴。与国内已有的多维贫困测度述评文献不同,本研究追求逻辑的完整性而不拘泥于内容的完备性。在逻辑上,按照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测度方法与实践应用的思路进行了系统阐释,但在具体内容上,只选择最基础或最核心的理论、方法和代表性国家的实践进行剖析。强调了多维贫困测度方法构建的公理性条件,并对各主要测度方法的联系和区别、是否满足公理性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首次对代表性国家的多维贫困测度实践进行了跨国比较,总结了多维贫困测度实践的经验与启示。就多维贫困的研究而言,以下方面有待继续突破:多维贫困理论框架整理。虽然多维贫困理论基本成型,但尚缺乏文献对其进行系统综合和归纳,并针对这一主题整理出完整的理论框架。多维贫困测度方法的继续完善,特别是摆脱传统贫困测度思路的全新的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开发,以及基于个体贫困又超越个体贫困的社区贫困、区域贫困的多维测度方法开发。以多维减贫为目标的发展模式、减贫政策体系研究。多维贫困实践方面,较为紧迫的任务有:选择、修正和完善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特别是与当地贫困环境相适应的测度指标体系;在现有的扶贫监测、住户调查系统内纳入多维贫困指标的调查统计,完善多维贫困测度基础数据库建设。就中国而言,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率先开展多维贫困测度实践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多维贫困 测度指标体系 数据库建设
丁建军
吉首大学商学院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530-538
2013-09-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