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集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
金融集聚作为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区域专业化分工的全新演绎,已成为现代各国金融发展的普遍现象,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和集中体现.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加速,国际金融业购并重组,引起了金融活动和金融机构在金融中心高度集聚的现象.本文分别选取表示区域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指标进行动态关系分析。有3个变量:经济增长(用GDP表示)为被解释变量、投资(用I表示)和金融集聚度(用FA表示)为解释变量。其中,用各地区的实际GDP来衡量地区经济增长状况,用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衡量地区投资状况,用区位熵的概念来衡量区域金融集聚(Financial Agglomeration)。区位熵也称为地方专业化指数,是根据基尼系数构造的衡量地方产业专业化程度的指标。通过分析可以得出,金融集聚对当地经济有正向促进作用,具体到各个地区则表现出一些差异。而它们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则是逐步增加的,虽然增长的幅度不是很大。从理论上讲,这一现象与我国现阶段金融、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有很大关系。由于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的数量,而资本存量、劳动力数量及地方政府投资等又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比较大,所以GDP主要受到劳动力数量和地方政府投资的影响。同时,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比其他因素来说还是很小的。现阶段对世界知名金融中心如纽约、新加坡、中国香港来说,它们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且一直持续着,相比之下,我国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则显得较为不那么明显,所以我国金融集聚对经济的影响作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金融业 集聚现象 固定资产投资 区域经济
冯静玮 倪远栋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545-551
2013-09-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