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贫困的马太效应--基于代际收入流动视角
代际收入流动性反映出机会公平的特征,对缓解贫困代际传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数理模型考察了代际收入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力资本、生产资本、财富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在此基础上,采用CGSS调查数据测度了代际收入流动性并比较了不同因素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最后考察了不同因素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贡献率,进而明晰贫困代际传递的机制。研究发现:总体上贫困群体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处于较低水平,较非贫困群体低11%;父代贫困引致子代贫困的概率达60%,体现出明显的贫困状态依赖特征。就贫困群体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因素而言,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有助于促进代际收入流动,且人力资本的影响程度最大;财富资本、文化资本对代际收入流动的正向影响尚未得到有效的经验支撑;生产资本反而引致代际收入流动性的降低,成为导致贫困代际传递的因素,传统上作为农户收入之源的土地,反而对流动性造成负向影响。人力资本是决定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的最主要因素,它是影响贫困群体代际收入流动的首要因素,体现出教育在反贫困中的极端重要性。贫困与非贫困的差异还表现为,后者的社会资本对代际收入流动有着更高的贡献率,而正是这种基于社会网络而构建的社会资本,恰好是贫困群体所缺乏的,是引致贫困群体代际收入流动性低下的关键原因。本文的研究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当前,我国贫困群体代际收入流动性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要消除”穷者越穷”的马太效应,需要提升贫困群体的代际收入流动性。一是要加强对贫困群体的教育扶持,使贫困群体的子代能获得改变自身地位的能力和机会,有助于在长期内建立反贫困的基础。二是可通过迁移、帮扶等方式,拓宽贫困群体的社会接触面,给予他们更好的劳务机会,进而在短期内提升贫困群体的技能和收入水平以摆脱贫困。三是继续大力推进”三农”建设,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提升农村的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以降低外部环境对贫困的冲击。四是注重消除文化贫困,使贫困群体的文化环境能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跟进,提高他们参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的能力。就后续研究而言,随着更长时间跨度的追踪调查数据出现,无论是对父代、子代终身收入的估算,还是在此基础上的代际收入弹性估计,都有助于得出更为稳健的结论。诚然,更为广泛的观察是进行更有效的统计推断的基础,这也是本文的一个有待改进之处,同样也是代际收入流动研究中尚未克服的难题。并且,在数据日渐丰富的基础上,研究方法的改进(如更合适的工具变量、代理指标等)也有助于提高模型的估计精度。这都是可进一步深化的方向。
贫困群体 收入流动性 代际传递 教育扶持 公共服务 文化建设
黄潇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551-562
2013-09-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