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分析

本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与动态聚类分析法,较系统、客观地反映全国各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比较全国各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并且针对性地提出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相关政策建议。因此,本文通过模型把我国省区分层次并且根据具体客观原因提出建设性建议,丰富了对省级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理论。将全国31个省份分为三类,系统地反映了全国各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得出:各省经济发展不均衡,东、中、西部差距明显。沿海省份经济相对发达,内陆省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于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的结论,提出国家要在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战略基础上,加大政策力度,做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各个地域经济的协调和协同发展,并且各省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经济。济具体来说,对于东部发达省份要在经济发展领先的情况下,转变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科技型转变。对于中部地区,要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推动中部地区的崛起,重点发展先进制造和高科技服务、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等六大产业,形成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对于西部地区,要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根据地理优势发展清洁能源,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善投资环境。

区域经济 政策支持 产业集群 清洁能源 投资环境

刘太琳 董中印 车思思 刘敏敏

山东财经大学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

国内会议

2013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区域与城乡一体化学术研讨会

重庆

中文

569-574

2013-09-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