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本文使用2000年、2005年、2010年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的数据,通过相关计量方法对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的区际和区内经济发展差异进行研究。从对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地市、县域层面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通过使用Moran”s I指数对区域经济联系进行测度,说明区域内的经济联系较强,并存在着显著的关联性,且县域研究尺度上的结果更为精确。对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差异状态的分析,说明区域内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发展上相互促进,但是县域研究尺度上的经济差异较大。采用Getis-Ord Gi*指数对区域内局部经济发展状态进行测度,说明区域内经济发展基本上保持稳定状态,热点区域经济发展普遍较高,冷点区域经济发展普遍较低,但区域间差异较大,经济水平高的地区仅集中在少数地区,经济水平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部,且所占比重较高,高水平地区并未带动周围地区发展。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着差异,为了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协调、快速发展,应逐步提高省际边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区域内差异,并引导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带动低水平地区的发展,培育边界地区的中心城市,以经济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不同研究尺度上,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存在差异。

区域经济 差异化分析 省际边界

张伟丽 杨慧敏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国内会议

2013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区域与城乡一体化学术研讨会

重庆

中文

609-615

2013-09-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