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县域可持续发展力的综合评价研究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高速发展,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越发凸显。黑龙江省虽然改革开放后30多年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幅度不大,但从环境休养生息方面却不失为一件幸事。这些年,黑龙江省因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使得人们对环境的过度索取的现象有所收敛,即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有所降低,环境恢复暂缓得到一些喘息的时间。即便如此,自日本1931年侵占东三省到21世纪末,70多年的时间里,对黑龙江省资源的过度开采,森林、煤炭、石油等资源面临枯竭;土地的过度开垦及超强度的使用,使得黑龙江省土地肥力下降,黑土层日益变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现象日趋严重。特别是对环境造成的恶果,成为未来制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发现黑龙江省大部分县(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都存在问题,经济发展受资源、环境方面的约束较大。结合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现实状况,参考国内外近些年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成果,构建了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包括经济可持续能力、社会可持续能力、环境承载力、资源可持续能力四个层次共26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先评估出黑龙江省县域各县(市)经济可持续能力、社会可持续能力、环境承载力、资源可持续能力四个方面得分和位次,最后得出黑龙江省县域各县(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得分和位次,依据得分的结果,把黑龙江省县域各县(市)划分为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强、较强、较弱、弱四类,试图分析出黑龙江省县域各县(市)在未来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供其参考。
县域经济 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周传杰 李小丽
黑龙江省社科院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650-656
2013-09-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