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与区域收入差异的实证研究

本文应用面板数据模型((Panel-data Model),研究了中国区域产业就业结构与区域收入差异的关联,希望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从差异变化可看出,1990年以后,东部各省的差异逐年降低,而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逐年减小,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逐年增加。由上述分析可知,第一、三产业就业的扩大及比重的提升能使差异缩小。近几年,东部一些农村的农业实行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和管理,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也提高了第一产业的人均收入,降低了与其他产业和地区的收入差距,所以适当发展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注重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不仅为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也为缩小收入差异起着调节作用。1990年以后,西部差异逐年增加,由于西部绝大部分劳动力依然集中在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就业的高比重(60%)、低效率、低收入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所以应加快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提高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中部差异是逐年下降的,近年来,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也大大加强,从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提升对其差异的下降起到明显作用。所以加快第一、二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将对区域差异的缩小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区域经济 就业结构 收入差异 产业转移

杨竹莘

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

国内会议

2013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区域与城乡一体化学术研讨会

重庆

中文

679-683

2013-09-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