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扩展索洛模型的中国地区工业绿色经济增长核算:2003~2011

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双重假定,将原材料(用中间品表示)、环境变量(用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表示)与资本和劳动力一起,引入描述工业总产出的总量生产函数,扩展了传统的索洛增长核算模型,将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下的总产出增长率分解为投入要素积累(包括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环境投入等源泉,并以中国31个省份的工业为样本进行了相应的经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2003~2011年,各种投入(含环境投入)对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具有较大差异,这不仅体现在它们各自的相对贡献率大小各有不同,而且还体现在所有投入贡献率的省际差异上;是否引入环境变量对经济增长核算结果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不引入环境变量时无一例外地低估(高估)了原材料(资本)投入的贡献,同时低估(高估)了大多数省份劳动力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贡献,总体结论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显然,本文的这些结论不仅表明在经验分析中进行绿色经济增长核算十分必要,而且还意味着我国工业发展仍未超越要素积累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阶段,特别是原材料和物质资本投入在工业总产出增长中占据了相当大的重要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以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为代表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效率的提升也对我国近年来的工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仍然具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值得一提的是,成功的减排也是有助于经济增长的,毕竟非期望产出的缩减会变相地增加期望产出的资源投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这从本文的经验研究结论中环境污染变量的产出弹性为负数可以得知。显然,为促进中国工业经济科学发展,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这必须依赖于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进而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增长。因此,深入研究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增长路径,是该领域值得深入的重要方向。当然,本文在分析中还存在其他一些不足而有待后续研究的补充、完善。比如,本文因数据获取的限制仅分析了近几年的情况,为深入分析经济增长现象背后的实质,有必要拓展研究的时间跨度。再如,虽然经验分析结论表明环境污染变量的产出弹性系数为负数并进行了规范性探讨,但是这一结论在相关研究中却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也有待于后续研究更为广泛而深入的论证。另外,在推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步方面,究竟存在哪些影响因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实中如何不断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等,也是值得广泛探讨的议题。

工业经济 经济增长核算 全要素生产率 索洛模型

杨文举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2013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区域与城乡一体化学术研讨会

重庆

中文

703-711

2013-09-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