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保税经济区的内涵、动力模式和发展路径:基于产业链的视角

保税经济区由于其经济政策的开放性,成为链接中国与国际市场的”绿色走廊”,目前在中国的发展如火如荼.其政策上的优惠,相比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有很大优势,但不少人对其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对保税经济区的内涵做了界定,并试着从产业链的视角,分析其发展机制的动力模式与技术路径,以期能更好地服务于国际分工与经济全球化。保税经济区产业链是围绕大工业体系的保税经济区区内、近区和腹地三种各有偏重的涉外经济区块延伸和整合而成,其构建过程是以外贸为导向、以工业为主要依托(也包括涉农的原材料供给及农产品进出口),第二产业与第一、三产业互动延伸与整合的过程。保税经济区产业链在国内外交融空间上,延展于区内、近区和腹地区域,集贸易、加工、转口、港口和工业生产于一体,“承一(农业)接三(商业)”,国内、国外经济联动,是保税经济区发展机制的具体途径和重要纽带,重点分析了保税经济区发展机制的价值基础与技术路径。

保税经济区 价值分析 技术支持 产业链

王任祥 罗兴武

宁波工程学院,国际港口与物流研究中心 浙江工商大学

国内会议

2013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区域与城乡一体化学术研讨会

重庆

中文

799-805

2013-09-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