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城乡发展协调度的评价与空间差异分析
本文通过对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的城乡发展协调度的评价,发现长江三角洲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显著,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城乡协调度越高,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城乡协调度也较差,说明强有力的城市辐射能力可以带动农村的发展。从全国范围来看,长江三角洲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较高,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今后长江三角洲的城乡发展中,一是要凭借经济实力和制度创新的领先优势,解决好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筹划,从体制、政策和机制上实现不同层次的创新,重点解决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构建全新的城乡社会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框架;二是要加快长江三角洲城市转型发展,加快城市现代化步伐,加强城市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其对农村的集聚力和辐射力。特别是对于城乡协调发展较差的地区,如苏中的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以及浙江省的湖州市、台州市等,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制定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加大对“三农”建设的投入,用先进的技术对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进行根本改造,大力发展各自的特色产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建设特色农村、特色城镇,消除城乡分离的二元结构,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发展道路。
城乡建设 经济转型 城镇化进程 战略规划
谢守红 王利霞
江南大学商学院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69-174
2013-09-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