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灌浆工程屏浆阶段流量测量误差浅析
事实上,工程仪器的选用本来就是兼顾施工对仪器的要求、仪器自身客观设计制造水平、以及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的结果。鉴于大循环方式不能很好解决测量精度问题,采用的一只EMF检测灌浆流量的小循环方案,既充分发挥了EMF (K300经济型)的能力,同时也能降低灌浆设备成本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因而不失为一种切合实际的合理方案。至于小循环方案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完全可以通过改进施工工艺、完善仪器操作流程等方法予以消除或弥补。二滩水电站工程引进的法国Lutz灌浆记录仪能够记录灌浆作业P~T、Q~T过程曲线,仅仅在屏浆结束前30s记录注入率,达到结束标准即可结束灌浆作业。根据这个思路,三峡工程帷幕灌浆采用单只EMF测量灌浆流量,当灌浆平均注入率达到屏浆标准co<o. 4L/min)后,随即转换为大循环开始屏浆,此时不检测灌浆流量,屏浆结束后转换为小循环检测灌浆注入率,满足屏浆标准即完成该段灌浆作业,较好地解决了在屏浆阶 段浆液温升快、EMF易堵塞问题,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2012年修订出版的《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 5148-2012)说明条文3.2.7指出:目前市场上的灌浆记录仪型号较多、功能不一,对于一般灌浆工程的基本需求而言,灌浆记录仪能测记灌浆压力、注入率两个参数,并使用单支流量计即可。仪器复杂化无助于灌浆施工过程质量的监测和保障。灌浆专家们的意见是中肯的,无论从提高测量精度还是设备的简单化方面考虑,采用单只EMF的小循环灌浆流量检测方式是适宜的。
水电站 水泥灌浆 流量检测 误差分析
姚振和 郭亮 陶亦寿 饶小康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452-455
2013-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