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金融建筑向近代银行建筑演进史研究
典当、票号、钱庄共同构筑了中国传统的金融业,由于其功能不同,致使建筑艺术也各具特色,而随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外资银行这一新的建筑形式从建筑功能,建筑空间、建筑技术上冲击了中国传统金融建筑的思想,本文通过研究建筑的转变过程,总结传统金融建筑向现代银行的演变规律及特点,指出传统金融建筑占地较小,分为前后两部分。建筑整体布局是与民居相结合的院落式布局,前边是面向外部营业部分,后部是主人生活部分。建筑布局宜于“深”而不在于“阔”,纵深且周边封闭的层进的院落设计,既满足了外部营业部份的界域明确,又能起到防盗之功用。作为一种建筑文化现象,西式近代金融建筑既浓缩了西方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同时也是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体现。它的传人,对国人的精神震撼力是巨大的,并带来了新的建筑样式、建筑结构、施工手段和经营方式,它们突破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结构,布局空间,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心理,甚至也引起了本土金融建筑翻天覆地的变革。
金融建筑 布局设计 空间规划 演变规律
郝鸥 谢占宇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研究所
国内会议
保国寺大殿建成10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2013年年会
宁波
中文
360-368
2013-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