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保国寺大殿的独特价值与保护

本文以保国寺大殿为研究对象,该建筑产生在中国木构建筑发展登峰造极的赵宋之世,是宋代木构建筑的杰出代表,为官方编著的《营造法式》提供了江南地区经久可行用之法的典型案例,殿身斗拱用材合《法式》五等材,符合《法式》“殿小三间、厅堂大三间则用之”的规则。藻井斗拱用材取法式七等材,与《法式》殿内藻井用八等材的规定接近,前檐柱在阑额与柱子相交接之处使用的“蝉肚绰幕”构件,由于宁波气温增高,强降雨增多,再加上保国寺的小环境的变化,在慈江加宽,水流量增大,势必造成大殿所处环境的湿度增大,木腐菌的生育温度为25-30℃,因此微环境变化,空气湿度增加,定会使木材腐朽加速,对于大殿的保护极为不利。因此建议将慈江恢复历史面貌,一则保护了历史环境,同时减少了环境的湿度.

木构建筑 结构设计 遗产保护

郭黛姮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国内会议

保国寺大殿建成10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2013年年会

宁波

中文

415-419

2013-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