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马克思主义过程论与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兼论文化遗产学思想与方法

本文就马克思主义过程论与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指出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随着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旅游事业的发展以及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而逐步兴起的,迄今仅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临界“而立之年”,运用马克思主义过程论来分析文化遗产的“过程”需要从两个方面人手:其一是文化遗产本体的过程论:各种文化遗产,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无论是可移动的还是不可移动的,都存在一个共有的重要特性,即“珍稀性和脆弱性”,这一特性其实演绎着文化遗产自身不断老化和消失的过程,其二是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论:就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领域而言,中国今天对于不可移动文物所采取的“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制度,曾经是基于本国国情、借鉴苏联等国际经验的一个过程,今天,无论是在内涵的深化还是在外延的拓展上,无论是在价值的多元性还是立法保护的全面性等方面,都依然处于一种持续演化的过程之中。

文化遗产事业 保护工作 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过程论

王运良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国内会议

保国寺大殿建成10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2013年年会

宁波

中文

552-558

2013-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