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联网与古建筑的预保护--以保国寺文物保护中的应用为例
本文以保国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文物建筑的保护监测系统,温湿度监测分布于大殿9处,1号监测点位于大殿内东南角,2号监测点位于大殿南侧中间外檐之下(可作为室外温度参考),3号监测点位于大殿内中间近脊檩处,4号监测点位于大殿内东侧中部,5号监测点位于大殿内东北角,6号监测点位于大殿内北侧,7号监测点位于大殿内西北角,8号监测点位于大殿内西侧中部,9号监测点位于大殿内西南角。12号监测点位于室外。12号监测点数据由自动气象站获得。气象站安装在大殿外西南处,围墙内一处空旷的地方,风速风向传感器位置高于大殿屋脊。投入式液压变送器安放在大殿前平台中的一口井内。这些传感器监测是实时的。在殿内埋设了5组FBG传感器,其中4组布设于叠合梁侧面(西侧主梁),l组布设于斜撑底部。在梁柱节点、斜撑以及昂节点上设置了多个振弦式传感器。光纤合计约500m长,共有应变采样点5000个,覆盖了大殿主要的梁、柱结构。
文物建筑 保护监测系统 网络架构 物联网
符映红
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
国内会议
保国寺大殿建成10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2013年年会
宁波
中文
593-601
2013-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