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历史建筑博物馆化保护的利弊
本文就北京地区历史建筑博物馆化保护进行了研究,指出北京地区的历史建筑在博物馆化保护的实践中解放思想,通过科学规划和博物馆建制运行,充分借助社会力量,探索建立多方位合作途径,积极主动地抓住事业发展的机遇,有效地克服了“等、靠、要”的文保单位传统体制弊病。并通过开放服务和设施建设,进一步实现了历史建筑的经济社会效益,历史建筑文化吸引力也得到提升,走出了一条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之路,但同时也面临着展陈条件有限,藏品保存难度大,管理模式落后,从业人员素养不高,安保工作难度大,游客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
历史建筑 博物馆化保护机制 文化遗产 可持续发展
吕伟涛
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
国内会议
保国寺大殿建成10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2013年年会
宁波
中文
630-635
2013-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