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近代上海居民海洋观念的转变

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里,人们往往认为土地安全可靠,而海洋则是神秘、遥远、危险和可怕之地.开埠之前,上海地区的先民与全国其他地区相似,极其畏惧海洋.上海县城的老城墙,除抵御外来入侵者外,其中也包含着预防海洋所造成的灾难.183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职员胡夏米的《阿美士德号货船来华航行报告书》,第一次提出上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开埠之后,上海居民发现来自大洋彼岸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并不都是洪水猛兽,相反在某些方面比自己更加文明.此后海洋对于近代上海居民不再是祸害与威胁,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与精神的源泉.张謇海洋观念的转变就是甚好的例证.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经济状况和政府特征会影响人们的海洋特征。在一定时期内,人们的海洋观念相对固定,在特定条件下,则会发生变化。上海开埠,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经济状况和政府特征四个方面,全方位地影响着上海居民海洋观念的转变。了解上海是认识近代中国的一把钥匙,近代上海居民海洋观念的变化只是近代中国人海洋观念变化的缩影。

近代居民 海洋观念 意识转变 地理优势

陈晔

上海海洋大学,中国上海

国内会议

海洋经济与海洋强国建设国际研讨会

杭州

中文

392-399

2013-05-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