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国外牡丹在洛阳引种驯化的适应性研究

为丰富种质资源,促进产业化发展,延长整体花期,从国外引进牡丹162个品种,多数驯化成功.多年栽培、观察、研究引进牡丹在洛阳的适应性,筛选出了适合洛阳气候、土壤条件的国外品种,研究发现,国外牡丹品种特别是日本牡丹品种群中,有很多品种性状优良,并且具有较强的抗湿热能力,因此,利用这些品种作为亲本可以培养具有更加优良性状的牡丹新品种。如:已经培养出的‘丹阳’、‘赤阳’、‘红颜荷’、‘紫蝶’等。影响牡丹正常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是温度和湿度,不同的种和品种群对它们的反应都比较敏感,都有其适应的范围,超出此范围时,生长发育便会受到影响。而对光因子与土壤条件的要求均不甚严,并有较强的适应性。洛阳地区与引种地相比,年均温差异不大,月均温最冷月偏低,年均降水量偏少,适应牡丹“宜冷畏热,喜燥恶湿”的生态习性。按照德国科学家迈尔的气候相似学引种驯化理论,加上牡丹本身宽广的适应性,洛阳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牡丹 引种驯化工作 环境适应性 种质资源

李清道 范崇霞 刘广林

洛阳市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河南洛阳471000 洛阳市王城公园,河南洛阳471000

国内会议

2013中国洛阳国际牡丹高峰论坛

洛阳

中文

108-112

2013-04-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