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品質管理策略及服務
空气质量管理是透过针对污染排放特性,包含排放量、排放区域与排放时间等所制定之规范,藉由包含订定排放标准、排放税(费)、成本-效益策略及空气质量管理等管理策略达到有效管制空气污染之目的.台湾空气污染管制之发展始于1975年,历经萌芽期、草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及转型期五个阶段,整体污染防制策略之进展历程可区分为禁制/限制策略、管理性策略、预防性策略、诱因策略及空气质量管理策略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达一定水平,政府在鼓励产业发展之虞,开始正视空气污染问题,加上民众对空气质量的要求逐渐提升,促成渐趋严谨、完整的法规、制度的建置与落实.然而根据研究显示,台湾空气质量约有将近30%是受到境外传输之影响,又以中国大陆污染排放之影响最显著.有鉴于此,两岸近年来己由产、官、学各界针对大气环境质量、管制策略与减量技术进行各种形式之交流活动.两岸目前共同面临悬浮微粒及光化污染等空气污染问题,后续应持续交流并研商更为具体之交流模式,共同合作以提升污染管制成效、改善两岸大气质量.
空气污染 排放特性 质量管理 政策规制
郑福田 陈依琪
社团法人台湾环境管理协会
国内会议
台北
中文
21-27
2014-09-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