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臺灣各區域達成PM2.5空氣品質目標之允許排放量模擬推估

过去研究结果显示2007台湾大气PM2.5年平均浓度,台湾本身影响约60%,东亚境外长程传输约37%(直接传输为27%,间接传输为9%),东亚区域背景及海洋约3%.因此要改善台湾PM2.5污染,必须考虑境外长程传输及大气物理与化学机制之双重影响,并且掌握原生PM2.5及NOx、SOx、VOCs、及NH3等前驱物之管制优先性、建立各污染物减量与PM2.5改善效果之关系,最后用以估算达成PM2.5空气质量目标,各空气质量区之允许排放量,以做为管制策略与减量方案研拟之依据,故进行此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原生PM减量对各空品区PM2.5浓度改善呈线性关系,且效果相对显著.(2)仅SOx及NOx减量,各空品区PM2.5无法达成空气质量标准,需另削减原生PM才有可能达成标准.(3)SOx及NOx排放减量对改善PM2.5年均浓度之有效性:高屏>云嘉南>中部.(4)就改善PM2.5污染而言,管制优先性依序应为原生PM2.5、NOx、SOx,而VOCs及NH3应暂不考虑.(5)若考虑改善O3污染时,过去研究显示VOCs相当重要,仍应管制.(6)若境外长程传输影响减少,台湾之排放减量压力也可以减少.以上分析乃以2007年6月及12月模拟结果为依据,应属初步结论,详细之模拟与验证仍有待未来持续进行研究.

空气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 排放量 大气质量标准

张艮辉 蔡长佑 陈杜甫

云林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卫生工程系

国内会议

2014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

台北

中文

113-123

2014-09-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