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文章文献传递现状分析及发展
国外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文献范围既包括图书,期刊论文,音像资料以及其他返还式的文献,还鼓励提供馆尽其所能慷慨出借传统上不参与流通的其他类型的资料,鼓励在不违反版权法的情况下,考虑提供珍本等资料.德国规定了不能出借的珍贵文献及特殊文献,但也指出各馆必须严格控制不能互借文献的数量和范围并说明理由.英国各馆均明确指出数字化了的特藏均对研究人员提供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服务.国内没有统一规定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的文献范围,文献提供范围按提供馆相关规定执行.90年代末,国内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设置专业增多,科研水平逐步提高,交叉学科研究兴起,师生对文献需求量逐年增多,而出版物价格大幅度增长,任何图书馆都不能完全满足读者需求,因此资源共享在中国高校慢慢兴起。2004年CALIS启动了文献传递工作,高校成员馆拥有了统一的文献传递系统,文献传递在全国高校迅速发展。虽然全国高校文献传递业务无论是响应时间,文献满足率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在长期的文献传递过程中发现国内文章传递还存在以下问题:版权问题,传递费用制约读者需求,没有充分发挥中小图书馆的作用,统一检索平台不够完善,没有完全揭示全国高校图书馆馆藏。今后的文献传递工作应在提升服务质量上努力,力争把文献传递工作做得更好。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解决版权争议,明确规定文章传递量;希望CALIS及各高校在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加大文献传递的补贴力度,尽最大可能满足读者需求;澳大利亚就为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馆员提供了多层面培训,建议CALIS加强对文献传递馆员的培训,特别是文献查找技巧的培训及系统操作技能的培训;加大对等服务原则,充分发挥中小型图书馆的作用。
图书馆 文献传递 版权问题 资源配置 馆员培训 服务创新
罗利玲 唐东羚 张绚丽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430074
国内会议
内蒙古呼伦贝尔
中文
236-238
2013-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