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市(县)级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析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市(县)级图书馆分布区域广,有着地域的活动性,作为保存人类记忆,积累人类劳动智慧,传承人类文明的图书馆,尤其是市(县)级图书馆在保存、整理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中应大有所为.市(县)级图书馆多分布于不同的市、县、区处于或接近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地,更能发挥的益性文化教育场所的作用,图书馆拥有一大批信息挖掘整理能力的人才,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文化展示,宣传,研究和资源共享的平台。由于非物质遗产文献,除少部分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馆中有收藏外,主要存于申报组织,传承人,编撰制作整理者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中,文献分布不合理,总体利用率较低,服务效果不佳。同时,缺乏共建共享理念,有效的激励措施及法规约束,导致文献化速度较慢,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增长潜力还相当大。文献资料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体,要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收集、筛选、整理、加工。作为图书馆工作者要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挖掘、搜集、整理、研究的工作中去,不断丰富文献资料藏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整理过程中,最首要的任务是把一些可以集编人册的资料都以文献的形式保存下来。运用现代化手段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工作,在尽量把资料都集编人册以后,应该采取现代化手段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的存贮和交流工作。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同时,还可以利用数据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到网络这个虚拟但元以广阔的平台。此外市(县)级图书馆还应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服务当地的经济建设。

市(县)级图书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献保护 资源开发

方建勋

十堰市图书馆,442000

国内会议

第十二届中国社区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

内蒙古呼伦贝尔

中文

520-523

2013-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