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虫菊薄层再生与遗传转化体系研究
除虫菊(Tanacetum cinariifolium)因其能在花序中大量合成生物杀虫剂源除虫菊酯而闻名于世.为了能为分子育种手段提高除虫菊植株中除虫菊酯的含量奠定基础,本研究探索了以横向薄层组织为外植体的离体再生与遗传转化方法.研究结果显示,以茎段的横向薄层组织为外植体,在再生培养基上接种1周后能诱导不定芽的再生.最高的再生效率为平均每外植体上获得2个不定芽;最佳再生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MS添加BA2.0mg/L并结合IBA0.4mg/L.相比较而言,纵向薄层外植体所能再生的不定芽少,仅在所接种的20个外植体中获得了1个不定芽的再生.在再生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对薄层外植体的再生有着显著影响,当卡那霉素的浓度达到20mg/L可完全抑制不定芽的生成.在培养基上置放滤纸能有效的缓冲卡那霉素对于不定芽再生的毒性作用,而在添加了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置放滤纸,所能获得的不定芽再生频率平均为26%.研究还利用RbcS为启动子链接GFP报告基因的转化载体对薄层外植体进行了转基因过程,获得了9株能在UV显微镜下发出绿色荧光并且PCR检测为阳性的植株.
除虫菊 薄层外植体 离体再生 遗传转化
毛静 周媛 李进进 王彩云
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林业果树科研所,武汉430075;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园艺植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 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林业果树科研所,武汉430075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园艺植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250-257
2013-08-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