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经济的资金关联结构特征--基于投入产出式资金流量表的考察
我国当前正处于重要的经济结构调整阶段,比如如何扩大内需,尤其是提高居民消费率就是当下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由于支出受到收入水平的约束,因此,很多研究注意到在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的背后,伴随着劳动报酬占比的下降,并据此提出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增加居民收入,进而提高居民消费率的指向性政策建议。然而,针对上述问题,收入法或支出法GDP层面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把最终需求看作宏观经济系统中的资金最终使用方,将增加值看作初始的资金供给方,则增加值账户与最终需求账户之间是资金流总量相等的经济平衡关系。从资金流动的角度来看,增加值账户的资金流可视为初始的资金供应,最终需求账户的资金流可视为最终的资金需求,其间有两账户间的直接资金往来,还有大部分是经过其他各类交易间接流转的。调整经济结构在资金流动的层面上意味着调整资金流向。本文应用项目-项目型投入产出式资金流量表及相关资金关联分析模型,考察了中国经济系统中的资金流动结构和内部关联关系。(1)增加值账户和最终需求账户之间的直接资金流结构及其变动趋势是影响内需账户资金流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控制企业部门将增加值资金直接运用于资本形成将有直接和明显的效果。(2)增加值账户和最终需求账户之间的间接资金流占全部资金流的大部分,是影响内需账户资金流结构的另一重要因素。(3)通过从资金供给的角度对资金供给链的考察发现:提高增加值账户对实物交易项目的初始资金供应将有效地从供给层面上推动最终需求账户的资金流结构调整;对于与外部经济有关的金融交易账户则需要控制;证券账户的表现值得关注;提高实物交易账户资金的中间流转环节,能够进一步提高其结构调整效果。项目之间的资金流转背后反映的是经济主体的资金筹措及运用行为,因此,一个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是在此项目-项目型投入产出式资金流量表(模型)基础上加入主体部门维度,与各部门主体行为相关理论结合,从而更深入地考察资金关联关系的形成。
经济结构 宏观调控 资金流动 关联效应
胡秋阳
国内会议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3年年会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讨会
杭州
中文
91-106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