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徐州市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发展模式研究

徐州地处淮河支流沂沭泗水系的中下游,水系复杂.地形地貌亦有较大差异,可分为平原区、洼地圩区、丘陵山区和黄河故道区.本文根据徐州市不同类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和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布局,研究与各类型区相适应的灌溉工程(包括渠灌、管灌及喷微灌)、排水工程的建设模式以及与灌排工程相适应的田间配套布置形式.笔者指出,黄河故道区农田水利建设以发展旱涝保收农田及节水灌溉为重点,实施渠道衬砌与田间配套、低压管道输水、滴灌、微喷灌等工程措施;扩挖疏浚排水沟道,配齐排水建筑物,实施水土保持措施,使堰上径流逐级排入中泓,减少水土流失。在平缓滩地渠灌区,干、支渠道实施疏浚防渗和建筑物配套工程,田间工程实施末级渠系衬砌防渗及田间建筑物配套工程,发展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建成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提高灌排能力,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在坡度较大的堤坡区,发展适度规模的低压管道灌溉工程;在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区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中泓两侧的低洼地区,结合土地整理,开挖鱼塘,建设生态湿地。

农田水利 现代化建设 田间配套工程 布置形式

余莹莹 梁森 朱艳 马进

徐州市水利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 221018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徐州分局,江苏徐州 221018

国内会议

第十一届徐州科技论坛

徐州

中文

77-79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