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分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设计与实现途径--以四川省为例
以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时代价值和特殊难题为切入点,总结了新型职业农民模式设计的基本现状和问题,并以政治经济学、职业教育学、人力资本开发等相关理论、现实国情以及国外经验为依据,提出了包括短期培训模式群和系统教育模式群在内的两分法模式设计.同时,以四川省的实证调查分析为例,论述了两类模式群的实现途径及配套政策要点.最后,就全国层面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政策性建议::第一,强化短期培训路径体系和模式集群的实践与拓展,针对当前“谁来种地、谁来养殖”的重大现实问题,从现有青壮年农民、返乡农民工、复员军人、大学生村官等人群中适当挑选,大力培训培养一批家庭农场经营者、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专合组织负责人、农民经纪人等先导型新型职业农民,并通过加速配套政策建设保护其规模化涉农生产、经营与服务的积极性、责任心。第二,重视系统教育路径体系和模式集群的建设,针对不久的将来“谁来种地、谁来养殖”的重大问题,加大政策扶持和教育改革探索力度,从两后生、农业大学、涉农院校大中专学生、家庭农场继承者等人群中适当选拔,着力培养一批未来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第三,必须加速立法、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土地流转、创业扶持等配套政策的出台速度,尽快营造起良好的法律、政策、社会及心理环境,使一大批现有农民和准农民自愿努力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而非全部倾向转型为兼业农民乃至非农民。
职业农民 培养模式 教育管理 政策扶持
包昆锦 蒋远胜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国内会议
石家庄
中文
40-55
2013-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