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别样的批评:简论香港沙田学者散文的文化批评写作

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内地、香港、台湾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步缩小,原本同文同种的两岸三地之间在文化上也拥有了更多的交流平台与空间.就文学如何介入公共空间的价值生产而言,香港沙田学者散文提供了一种文化批评的言说姿态.20世纪90年代大陆学者散文文化批评写作母题表现出的批判倾向,主要体现在对当下社会精神状况的总体批判、对知识分子精神的反思和对具体文化事件的分析批判上,而这批判精神本身正是学者散文写作区别于其他群类写作的重要特征。相比大陆学者散文文化批评写作浓重的问题意识和精神危机感,身处异质文化语境中的香港沙田学者散文远没有那样沉重的精神气质。香港沙田学者散文中的文化批评涉及社会文化空间各个角落:庸俗化的香港大众流行文化、精英文化的滑坡、填鸭式的教育、丢弃道德约束的文人行径等等。在文化批判之外,将知识性内容与文化消费性需求相结合,也是一种知识分子文化传播的书写方式,如董桥的散文就是典型。香港沙田学者散文十分重视行文的趣味性,从而增强了其在公共文化空间内传播的接受可能。

散文 沙田学者 文化批评 知识传播 消费需求

陈舒劫

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国内会议

第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福州

中文

474-482

2012-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