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十世纪三次华人留学潮的文化学意义一兼谈北美华文文学的代际主题
中国文化在价值追寻方面的收获起先不是由肯定而是通过否定过程得到的。也就是说,其逻辑起点不是肯定“西方”的什么,而是否定作为经验事实的“中国”的某些片面、片断;这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很独特的地方。留学作为近代史社会行为没有超出这种历史逻辑。表面上看,留学生们喜爱西方的什么,比如喜欢济慈、惠特曼的诗歌,喜欢尼采的强力意志,从内里上说,它的逻辑学内涵是对经验中国某些功利片断的否定。而生存选择里潜在的个体主义精神和自我观念是中国文化原本没有的,也是近代文明核心的体现,它们对中国思想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中国文化进入个体主义文化的必经环节。
文化价值 留学潮流 个体主义精神 自我观念
彭志恒 庄园
汕头大学文学院 汕头大学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52-61
2012-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