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据台湾”左翼”文学中的”革命+恋爱”小说
通过对小说作品的简单介绍,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日据时期,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小说中这些以“革命者”、“家庭的叛逆者”和“流亡者”的姿态出现的激进的知识青年,他们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都信仰社会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学说奉为圭臬,并以之作为反抗专制家庭和挑战黑暗社会的武器;然而,这些年轻的台湾知识分子也几乎毫无例外地表现出了各种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带有浓厚主观、抽象色彩的革命诉求。这些走向革命第一线的先觉者和反抗者们,除了对日据时期的台湾社会怀有深重的忧患意识和道德良知之外,也还或多或少地具有批判现实的能力和一定的自我反省能力,因此他们能坚决地同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社会中泛滥四溢的形形色色的黑暗、腐朽、混乱、残酷、丑恶、肮脏等不合理的现象彻底决裂,并运用他们所掌握的先进理论武器进行攻击和批判;与此同时,也就很自然地应运而生了众多以“革命十恋爱”的模式来形象诊释“左翼”文艺思想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作品,而这些作品的存在,不仅在台湾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也证明了当时的台湾文学与祖国大陆文学之间一脉相承的紧密关系。
小说创作 叙事主题 叙述结构 日据时期
萧成
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147-152
2012-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