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时间建构下的历史叙述--论台湾后乡土文学中的历史书写
历史叙事是一个文化体时间意识的核心体现,台湾后乡土小说在文本中再现乡土的历史,并通过乡土历史的再想象来深入探讨人与历史、人与乡土之间的关系,以此来重建地方文化认同。同时,后乡土小说中的多重时间叙述形式也解构了既有历史叙述体系中宏大性与共时性的时间感,将乡土历史回归到个体化、差异化的时间当中,复写出乡土历史的边缘性和异质性。相较于20世纪70年代的乡土文学,90年代之后的后乡土文学不再具有强烈的时间冲突以及由此而来的批判性和悲剧色彩,生存在乡土之上的个体不再产生落后的时间感,反而通过延续和创造乡土历史,获得了生命时间与乡土时间之间的统一以及由此而来的自我确证,从而在时间的流逝中获得了更大的生命自由。
后乡土小说 历史书写 创作风格 叙述体系
张帆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198-204
2012-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